糖尿病的建立

一、实验方法

一型糖尿病:胰腺中的胰岛β细胞变性和坏死,分泌的胰岛素不足。

诱导方法一:STZ诱导糖尿病模型。  

注射前用0.05mol/L柠檬酸(pH4.5)配成2%的 STZ溶液,新鲜使用。大鼠糖尿病STZ的剂量为4075mg/kg(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小鼠对此药敏感性较差,常用量为100200mg/kg(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

诱导方法二:四氧嘧啶糖尿病动物模型

四氧嘧啶糖一次腹腔注射150200mg/kg或静脉注射40100mg/kg。用药后23小时后出现初期高血糖,持续612小时后进入低血糖期,动物出现痉挛,24小时后一般为持续性高血糖期,β细胞呈现不可逆性坏死,发生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的功能缺陷胰岛素分泌异常

诱导方法一:小剂量STZ加高脂饲料诱导糖尿病模型。

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STZ30mg/kg),1周后选空腹血糖大于11.1mmol/L

诱导方法二:转基因老鼠

db/db小鼠:糖尿病小鼠(C57BL/KsJ db/db mouse)也为Jackson实验室于1966年在C57BLKS/ J(BKS)近交系中发现的自发性突变小鼠,该小鼠高血糖、多尿及高尿糖水平的表型与人类的糖尿病患者非常相似。在1014天出现高胰岛素血症,34周明显肥胖,在10周时可达野生小鼠的23倍,但身长比野生型短5%,并有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48周出现高糖血症,且表现出多食、消渴、多尿的典型糖尿病临床表现。

GK大鼠:Goto等人在日本仙台从211Wistar大鼠中经口服糖耐量实验选出18个轻度糖耐量减退的大鼠,经过10代左右反复选择高血糖大鼠交配,形成与人类2型糖尿病近似的自发性非肥胖2型糖尿病鼠种,称为GK(Goto-Kakizaki rat)大鼠。该鼠种有几个表现糖尿病性状的易感基因定位(不同基因编码引起β细胞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受损、空腹高血糖、肝糖原生成增多,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中度胰岛素抵抗等,并出现各种糖尿病并发症。18月龄时,GK大鼠即出现了血糖升高、心率降低、心肌萎缩等症状,与人类2型糖尿病心脏病进展极为相似,并有显著的心肌肥大、间质纤维增生和持续的心肌细胞凋亡。

二、实验结果

2.1一型糖尿病

image.png






2.2二型糖尿病



image.png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关于我们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