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期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一、简介 长期毒性实验是指实验动物连续多日解除较大剂量的药物所引起的中毒效应,为观察这种中毒效应而设计的毒理学实验称之为长期毒性试验。目的是通过重复给药的动物实验表征受试物的毒性作用,降低临床受试者药物风险。 在药物开发的过程中,长期毒性试验的目的是通过重复给药的动物试验表征受试物的毒性作用,预测其可能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降低临床试验受试者和药品上市后使用人群的用药风险。 长期毒性试验的最终目的是为临床试验和临床用药服务。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①预测受试物可能引起的临床不良反应,包括不良反应的性质、 程度、剂量-反应关系和时间-反应关系、可逆性等; ②判断受试物反复给药的毒性靶器官或靶组织; ③推测临床试验的起始剂量和重复用药的安全剂量范围; ④提示临床试验中需重点监测的指标; ⑤还可以为临床试验中的解毒或解救措施提供参考。 二、试验方法 长期毒性试验总体原则为: ① 选用两种试验动物——至少在两种动物体上进行兼顾雌雄性别; ② 三个剂量——剂量至少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高剂量组应能充分反映药物的毒性而低剂量组不出现毒性反应。同时设一溶剂或赋型剂对照组或已知药物毒性对照组; ③给药途径应与临床拟用途径相同。 2.1 试验动物选择 试验动物应选择正常、健康和未孕的动物,动物体重差异应在平均体重的 20%之内。最为理想的是选用与人类代谢相似、对药物敏感的动物,在数量上应能满足试验终止后统计学处理的要求,并备有部分动物供停药后观察其毒性反应的可逆性。 实验动物种类:4-9周龄大鼠(SD、Wistar)、4-9月龄犬(比格犬)。 分组及数量:按照不同LD50计算方法设计动物分组一般为4-6组,大鼠每组10-30只,犬类大型动物每组6只,每组均雌雄各半。 2.2 给药剂量设计 药物剂量:根据LD50 设置高中低三个剂量,大鼠高剂量为1/10 LD50 ,中剂量为1/50 LD50 ,低剂量为1/100 LD50 。犬剂量为大鼠一半。 给药周期:根据药物临床疗程不同,设置不同给药周期。例如1个月长毒试验支持临床II期用药时间不超过2周的药物,3个月长毒试验支持临床用药时间不超过4周的药物等等。 2.3 给药途径选择 通常选择临床拟用途径。 三、观察指标 试验前,啮齿类动物至少应进行 5 天的适应性观察,非啮齿类动物至少应驯养观察 1~2 周,应对实验动物进行外观体征、行为活动、摄食量和体重检查,非啮齿类动物还至少应进行 2 次体温、心电图、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指标等的检测。此外,实验动物相关指标的历史背景数据在长期毒性试验中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试验期间,应对动物进行外观体征、行为活动、摄食量、体重、 粪便性状、给药局部反应、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等的观测。 非啮齿类动物还应进行体温、心电图、眼科检查和尿液分析。应根据试验周期的长短和受试物的特点确定检测时间和检测次数。原则上应尽早发现毒性反应,并反映出观测指标或参数的变化与给药期限的关系。 给药结束后,应对动物(除恢复期观察动物)进行全面的大体解 剖,主要脏器应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上一篇英瀚斯药效、安评介绍 |